高純鋅參比電極的選擇和使用需結合具體應用場景、環境條件及測量需求,以下從選型原則、使用要點、維護保養和常見問題解決四方面詳細說明:
一、選型原則:根據環境與需求匹配參數
1. 環境介質類型
環境
|
關鍵指標
|
推薦型號 / 參數
|
禁忌
|
中性土壤
|
pH=6~8,電阻率 < 200 Ω?m
|
鋅純度≥99.99%,凝膠電解質
|
避免與酸性土壤(pH<4)接觸
|
淡水 / 海水
|
氯離子濃度 < 1000 mg/L(淡水)
|
耐氯外殼(如 PVC),流動電解液
|
海水長期監測需選銀 / 氯化銀電極
|
弱堿性環境
|
pH=8~9
|
固態電解質,防堿腐蝕外殼
|
禁止用于強堿性(pH>10)場景
|
埋地長期監測
|
壽命≥5 年
|
鋅純度≥99.995%,密封環氧樹脂外殼
|
避免靠近雜散電流源(如電纜)
|
2. 測量精度要求
· 高精度場景(誤差≤±5 mV):
· 選擇鋅純度≥99.999% 的電極,搭配飽和 KCl 溶液(需定期更換以保持濃度)。
· 例:實驗室模擬土壤腐蝕實驗,可選 ZRA-200 型(內阻 < 50 Ω,電位漂移 <±3 mV / 年)。
· 常規現場監測(誤差≤±10 mV):
· 采用凝膠或固態電解質電極(如 ZRA-100),免維護且適應土壤濕度變化。
3. 安裝方式與壽命
· 埋地固定式:優先選帶螺旋錨的電極(如 ZRA-300),便于垂直固定,壽命可達 5 年以上。
· 便攜式手持:選擇輕便型(如直徑 < 20 mm,長度 < 150 mm),搭配可替換電解液模塊,適合野外快速測量。
二、使用要點:規范操作確保數據可靠
1. 安裝前準備
· 校準:
· 用標準參比電極(如銅 / 硫酸銅電極 CSE)校準:將鋅電極與 CSE 同時浸入中性鹽溶液(如 3% NaCl),測量兩者電位差應在 - 1.05 V±0.05 V 范圍內(鋅電極為負)。
· 若偏差超過 ±0.1 V,需檢查鋅體表面是否氧化(用砂紙打磨至光亮)或更換電極。
· 電解液活化:
· 凝膠 / 固態電極:使用前浸泡在蒸餾水中 30 分鐘,激活離子傳導路徑。
· 溶液型電極:確保 KCl 溶液飽和(底部有結晶),若溶液渾濁需更換。
2. 現場安裝步驟
埋地監測(以管道為例)
1. 選點:距管道外壁≥30 cm,避開回填土中的石塊、金屬碎屑,土壤濕度需≥10%(可預先澆水濕潤)。
2. 埋設:
· 垂直挖坑至凍土層以下(通常≥80 cm),電極底部墊 5 cm 厚的飽和 KCl 溶液浸泡過的細沙。
· 電極放入后,周圍填充濕潤黏土或膨潤土,確保與土壤緊密接觸,降低接觸電阻(目標 < 100 Ω)。
3. 接線:用屏蔽電纜(如 RVVP-2×0.75)連接電極引線與監測樁,接頭需做防水處理(如熱縮管密封)。
水面 / 水下測量
· 淡水:將電極懸掛于水面下 50 cm 處,外殼穿孔(孔徑 1~2 mm)允許電解液滲出,定期檢查是否被藻類堵塞。
· 海水(短期):用尼龍繩固定電極于被測結構附近,測量后及時取出并用淡水沖洗,避免氯離子長期腐蝕鋅體。
3. 電位測量注意事項
· 儀器選擇:使用高阻抗萬用表(輸入阻抗≥10 MΩ),避免電流流經電極導致極化誤差。
· 測量方法:
· 靜態電位:斷開陰極保護電源,穩定 1 小時后測量(消除 IR 降影響)。
· 保護電位:帶載測量時,需減去參比電極與金屬表面的土壤歐姆壓降(可通過近參比法修正)。
· 記錄要素:同步記錄環境溫度、土壤濕度、被測結構材質及保護電流密度,便于后期數據追溯。
三、維護保養:延長電極使用壽命
1. 定期巡檢內容
周期
|
檢查項目
|
處理方法
|
每季度
|
外殼完整性
|
觀察是否有裂紋、破損,及時用環氧樹脂修補
|
每半年
|
電解液狀態
|
凝膠電極:若干涸需滴加蒸餾水(≤5 mL)
|
|
接觸電阻
|
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測量,若 > 200 Ω 需重新回填土壤
|
每年
|
電位漂移量
|
對比初始電位,若偏差 >±50 mV 需更換電極
|
每 5 年
|
鋅體消耗程度
|
挖出電極,測量剩余直徑,若腐蝕量 > 30% 需更換
|
2. 特殊環境應對
· 高氯土壤(Cl?>1000 mg/L):
· 增加電極埋設深度(>1.5 m),或在電極周圍包裹一層膨潤土 石膏混合物(比例 7:3),吸附氯離子。
· 低溫環境(<-10℃):
· 選擇甘油 - 水混合電解液(體積比 1:1),防止結冰,或改用加熱型電極(需外接電源)。
· 雜散電流干擾:
· 用銅質屏蔽網包裹電極(接地),或采用差分測量法(同時使用兩個鋅電極,取平均值)。
四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
問題現象
|
可能原因
|
解決措施
|
測量電位偏正(>-0.9 V vs. CSE)
|
鋅體表面氧化或污染
|
用稀鹽酸(5%)清洗表面,再用蒸餾水沖洗
|
電位波動大(>±20 mV)
|
電解液干涸或接觸不良
|
補充電解液,重新回填濕潤土壤
|
電極壽命短(<2 年)
|
土壤酸性強或含硫化物
|
更換為銀 / 氯化銀電極,或用石灰巖改良土壤 pH
|
萬用表顯示超量程
|
雜散電流導致電極極化
|
夜間(無工業用電時)測量,或使用去耦裝置
|
與 CSE 校準偏差異常
|
校準溶液污染或電極過期
|
更換新鮮 3% NaCl 溶液,檢查電極生產日期(通常保質期 3 年)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