鋅合金犧牲陽極在淡水中的應用效果分析
鋅合金犧牲陽極在淡水中的應用效果受水質特性、合金成分、保護對象工況等多因素影響,其性能表現及適用場景需從以下維度深入解析:
一、淡水中鋅合金陽極的電化學特性
1. 電位與驅動電壓
鋅合金在淡水中的開路電位通常為 - 1.02~-1.05V CSE(相對于飽和硫酸銅電極),與鋼鐵的保護電位(-0.85V CSE)的驅動電壓約為 0.17~0.20V,滿足陰極保護的基本電位差需求。
對比:鋁合金陽極在淡水中電位約 - 1.08V CSE,鎂合金陽極約 - 1.5V CSE,鋅合金的電位驅動能力介于兩者之間,適合中等保護需求場景。
2. 電流效率與消耗率
淡水中鋅合金陽極的電流效率通常為 60%~80%(低于海水中的 90%),主要因淡水離子濃度低(電導率<1000μS/cm),陽極表面易形成氫氧化物鈍化膜,導致電流輸出衰減。
典型數據:Zn-0.03In 合金在淡水中的年消耗率約為 1.1kg/(A?a),而在海水中為 0.9kg/(A?a),淡水環境加速陽極消耗。
二、淡水環境對鋅合金陽極的影響因素
1. 水質參數的作用
電導率與離子組成:
低電導率(<500μS/cm)淡水(如純凈水、雨水)中,離子傳導性差,陽極輸出電流密度低(通常<10mA/m2),可能導致保護不足。
富含鈣離子(Ca2 )或碳酸氫根離子(HCO??)的淡水易形成碳酸鈣沉積層,覆蓋陽極表面,加劇鈍化,需通過添加銦(In)或鋁(Al)元素改善陽極活化性能。
pH 值與溶解氧:
中性至弱堿性淡水(pH 7~9)中,鋅合金陽極表面易生成 Zn (OH)?保護膜,若溶解氧含量高(>5mg/L),會加速膜的形成,降低電流效率。
酸性淡水(pH<6)中,氫離子(H )濃度高,陽極發生析氫反應,導致電流無效損耗,此時需選擇耐酸性更強的 Zn-In-Mg 合金。
2. 水流與溫度的影響
流動淡水(如河流、水庫)中,水流沖刷會破壞陽極表面的鈍化膜,短期內可能提升電流輸出,但長期會導致陽極溶解不均勻,局部出現溝槽狀腐蝕,降低使用壽命。
溫度升高(>30℃)會加速陽極自腐蝕,同時淡水的氧溶解度下降,可能形成 “溫度 - 溶解氧” 雙重作用,導致陽極電位波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