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氣候環境要求:適應溫度、濕度與特殊天氣
溫度范圍
工作溫度:避雷器需滿足 - 40℃~ 70℃的環境溫度要求(GB/T 21698-2008 標準),避免因極端高溫(如夏季陽光直射)導致內部元件老化,或低溫(如嚴寒地區)造成材料脆化失效。
溫差適應:在溫差變化劇烈的地區(如晝夜溫差超 30℃),避雷器外殼需采用耐候性材料(如硅橡膠、環氧樹脂),防止因熱脹冷縮導致密封失效,進水后引發短路。
濕度與防潮
相對濕度:環境濕度≤95%(無冷凝),潮濕環境會導致避雷器表面爬電距離縮短,引發沿面放電。在高濕地區(如沿海、多雨山區),需選用帶防凝露設計的避雷器(如密封膠填充、透氣閥結構)。
防鹽霧腐蝕:沿海或工業污染區,空氣中鹽分、硫化物會腐蝕避雷器金屬部件(如接地端子),需選用表面鍍鋅鎳合金或噴涂防腐涂層的產品,且每年進行 1-2 次表面清潔。
特殊天氣防護
抗雷擊沖擊:避雷器本身需能承受≥10kA(10/350μs 波形)的雷電流沖擊(GB 50057-2010 標準),且在強雷暴頻發區,需增加避雷器安裝密度(如每 1-2 公里安裝一處)。
抗風與防塵:架空光纜避雷器需能承受≥30m/s 的風速(相當于 12 級臺風),固定支架需采用鍍鋅角鋼,防止大風導致安裝松動;沙塵地區需加裝防塵網,避免絕緣子表面積塵降低絕緣性能。
二、地理環境要求:匹配地形、土壤與電磁環境
地形與敷設方式
架空光纜:安裝在山頂、開闊地帶的電桿上時,避雷器需高于光纜吊線 30-50cm,形成 “避雷保護角”(≤25°),防止直擊雷;雷暴高發的山頂區域,需在光纜終端桿、分支桿等關鍵位置加倍安裝避雷器。
地埋光纜:在土壤電阻率高的山區(ρ>500Ω?m),除安裝避雷器外,需配合降阻劑(如膨潤土基)或外延接地極(長度≥5m),確保接地電阻≤10Ω;農田、沼澤等易積水區域,避雷器接地體需采用 PVC 管包裹,防止土壤腐蝕。
土壤條件
土壤電阻率:直接影響接地電阻值,需通過四極法測量土壤電阻率:
ρ≤100Ω?m:普通土壤,常規接地極(50mm×5mm 鍍鋅扁鋼,埋深≥0.8m)即可滿足要求;
100Ω?m<ρ≤500Ω?m:需采用 “垂直接地極 水平接地帶” 組合(如 50mm×2.5m 鍍鋅鋼管 50m 水平扁鋼),或添加降阻劑;
ρ>500Ω?m:需采用深井接地(深度≥15m)或電解離子接地裝置,確保接地電阻≤15Ω(雷害嚴重時≤5Ω)。
土壤腐蝕性:酸性土壤(pH<4)或鹽堿地會加速接地體銹蝕,需選用銅包鋼接地極或采用犧牲陽極保護(如鎂合金陽極),接地體壽命需≥20 年。
電磁環境干擾
避雷器安裝位置需遠離強電磁源(如高壓輸電線、變電站),與 110kV 高壓線的距離≥50m,避免電磁感應導致避雷器誤動作;在鐵路、機場等高頻電磁環境中,需選用帶電磁屏蔽層的避雷器,防止射頻干擾影響其響應速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