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安裝注意事項
選址與定位
需靠近被監測的管道(一般距離管道中心線 1.5-3 米),避免被建筑物、植被或道路施工遮擋,確保測試人員可安全接近。
避開低洼積水區域,若必須安裝在潮濕環境,需額外做好地基排水(如鋪設碎石層),防止井體長期浸泡導致內部設備損壞。
智能型測試樁需保證天線位置無遮擋,確保與遠程服務器的信號傳輸穩定(如避開高壓線、大型金屬結構等信號干擾源)。
井體與樁體安裝
井體基坑開挖深度需根據當地凍土層厚度確定(通常比凍土層深 50cm 以上),避免冬季凍土膨脹導致井體變形。
井體安裝時需保持垂直,底部用混凝土澆筑固定(強度等級不低于 C20),并在井體與地基間填充細沙或灰土夯實,防止沉降。
樁體(或接線盒)與管道、參比電極、陽極的連接線需牢固可靠,接線端子需用銅鼻子壓接并做防腐處理(如涂覆凡士林或專用防腐脂),避免線路接觸不良。
普通型測試樁的接線排需區分 “管道線、參比線、陽極線”,標簽清晰且與對應設備準確連接;智能型測試樁需提前調試采集儀參數,確保數據采集頻率、傳輸協議與管理系統匹配。
密封與防護
井蓋與井體的密封膠條需完整貼合,鎖扣結構需牢固,防止雨水、泥沙滲入(尤其多雨地區可增加一道防水涂層)。
所有金屬部件(如井體框架、接線端子)需做防腐處理(如鍍鋅或涂漆),智能型樁體的電池艙需嚴格密封,避免水汽進入導致短路。
二、維護注意事項
定期檢查與清潔
每季度打開井蓋檢查內部是否積水、線路是否松動或銹蝕,若發現接線端子氧化,需用細砂紙打磨后重新涂覆防腐脂。
清理井體周圍雜物(如落葉、淤泥),保持井蓋開啟順暢;智能型測試樁需定期擦拭天線,避免灰塵或油污影響信號。
每年檢查一次密封膠條老化情況,若出現開裂、硬化需及時更換,確保防水性能。
線路與設備維護
普通型測試樁:定期(每半年)用萬用表檢測線路導通性,確認管道、參比電極、陽極與接線排的連接是否正常,避免因線路斷裂導致監測數據失真。
智能型測試樁:每月遠程檢查數據傳輸狀態,若出現數據中斷,需現場排查電池電量(一般電池壽命 2-3 年,需提前更換)、天線信號或采集儀故障;每半年現場校準電位采集精度,與標準參比電極比對,確保數據準確。
|